- 刘芳;方穗峰;倪茂君;罗远芳;贾德民;
由端-NCO基聚氨酯(PU)预聚物与环氧树脂反应,制备了PU接枝改性环氧树脂。着重探讨了PU预聚物的含量、活性稀释剂的含量和异氰酸酯结构等因素,对改性环氧树脂的粘度和粘接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改性环氧树脂的粘度随着PU预聚物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随着活性稀释剂含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而且在相同的条件下,用不同的二异氰酸酯改性环氧树脂的粘度大小次序为:IPDI型>MDI型>TDI型;该改性环氧树脂在PU预聚物含量为20%时,对铝片/铝片的剪切强度最大(7.82 MPa);在PU预聚物含量为10%时,对铁片/铁片的剪切强度最大(11.70 MPa),而且TDI型和IPDI型改性环氧树脂的粘接性能明显好于MDI型改性环氧树脂。
2008年02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下载次数:10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金合;颜红侠;何少波;张增平;
采用Ozawa方法和Kissinger方法研究了环氧树脂和双环戊二烯双酚型氰酸酯树脂(DCPDCE)共聚体系的固化动力学,并计算了活化能、指前因子、不同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常数和共聚物的总反应级数。研究结果表明,体系中加入环氧树脂后,提高了体系的反应活化能,明显降低了室温时的反应速率常数,而对固化温度(180℃)时的反应速率常数影响不大。不同环氧树脂含量的共聚体系固化反应级数均接近1级反应。
2008年02期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罗云;顾丽莉;严顺英;
研究了脲醛树脂合成反应在不同时间的甲醛与尿素物质的量比、pH值和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加成反应阶段测定了甲醛含量,并在缩聚反应阶段测定了树脂的粘度。实验发现,甲醛与尿素在初始碱性阶段10 min内反应速率最快,随后呈逐渐降低的规律。通过正交实验,回归得到了脲醛树脂在缩聚反应阶段的反应时间与粘度变化的万程式,通过比较理论值(由方程式计算而得)与实验值(相同试验条件下测得)可知,当温度为60-80℃、pH值为4.0~5.5以及在反应时间间隔内进行拟合时,两者粘度的绝对误差在2 s以内。
2008年02期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3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郭乃妮;杨建洲;杨连利;
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可作为造纸工业中的重要助剂,是有用的活性中间体。以无水乙醇为介质,采用环氧氯丙烷(EPIC)、36%的盐酸、三乙胺替代三甲胺为原料,在乙醇中水法合成了3-氯- 2-羟丙基三乙基氯化铵(CTA),并用FT-IR对产品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CTA的收率达97 6%,产品纯度为96%,熔点为168-170℃;CTA的吸水率在6 h时已基本达到饱和;CTA的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总反应时间5 h,反应温度为20℃,n(EPIC):n(三乙胺豁酸盐)的比值为0.95∶1,反应体系的pH值为7~8。
2008年02期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4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吕方;颜红侠;朱光明;胡巧青;
采用小粒径玻璃微珠(OB)与聚丙烯(PP)熔融共混,研究了GB含量及表面处理对复合材料拉伸性能及介电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未经表面改性的GB相比,经过偶联剂KH-550和EB-151处理的GB与PP复合后,其拉伸性能得到明显改善;且当GB含量为20%时,经过KH-550处理的GB/PP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拉伸弹性模量比纯PP的分别提高了8.7%、109.6%和187.0%;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随GB含量的增加呈现增大的趋势,经过改性的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比未经改性的有所增加,而GB的含量和界面改性对介电损耗的影响不大。
2008年02期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金小林;郑芸;段景宽;江平开;王宗光;
采用环氧基苯基硅油(PEPDMS)作为环氧树脂绝缘胶的增韧增柔改性剂。研究了PEPDMS对环氧树脂相容性、机械性能、耐热性和电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EPDMS与环氧树脂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对环氧树脂具有显著的增强增韧的效果,且对环氧树脂的耐热性能和电性能无不良影响。但PEPDMS的加入使环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_g)略有下降。
2008年02期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3K] [下载次数:4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滕朝晖;王勤旺;
采用核/壳技术制备了P(VAc—BA)系乳液,探讨了核/壳组成变化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核/壳比相同时,壳中丙烯酸丁酯(BA)含量对乳液T_g值、成膜性能及膜的力学性能均有影响;当核层和壳层中单体组成相同时,壳层的厚度越大,MFT值则越低;在总组成和核/壳比一定时,只改变核层和壳层单体的组成,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使乳液的特性发生变化。
2008年02期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崇;姜文凤;王慧龙;
利用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用于喷胶棉粘合剂的高性能苯丙乳液,研究了乳化剂、引发剂、交联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搅拌速率等因素对该苯丙乳液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最佳的工艺条件。当软硬单体的质量比为30/70、乳化剂用量为3.6%、引发剂用量为0.6%、交联剂用量为2%、反应温度为76~85℃、反应时间为75 min、搅拌速率为300 r/min时,所得苯丙乳液的性能最佳。
2008年02期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下载次数:3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 王合情;王波;肖卫东;
通过冲击试验机、热变性仪、硬度计和热重分析仪等仪器,研究了十二胺和固化剂(MTHPA)对改性环氧树脂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十二胺可以提高固化物的耐冲击性能,而固化物的硬度和耐热稳定性变化不大。当加入7份十二胺、约70份固化剂时,固化物的冲击强度由纯环氧体系的5.7 kJ/m~2增加到11.4 kJ/m~2,提高幅度超过100%,而耐热性却变化较小。
2008年02期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丽娟;程原;
以10%NaOH为催化剂,环氧氯丙烷(EPIC)为醚化剂,对聚乙烯醇(PVA)进行了醚化改性,并用FT-IR对醚化改性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工艺条件对PVA醚化改性产物醚化程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n(PVA):n(EPIC)为1.0∶1.5、反应温度为65℃、反应时间为6 h时,醚化程度达到49.1%。
2008年02期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7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林春玲;岳红;朱峰;张娇霞;
用杜仲胶(TPI)替代部分天然橡胶(NR),并与顺丁橡胶(BR)共混生产出混炼胶,研究了TPI/NR/ BR共混硫化胶料制备过程中,硫化温度、硫化时间、硫化剂的用量、硫化促进剂的种类及用量对胶料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硫化过程中当硫化温度为150℃、硫化时间为20 min、硫化剂为硫黄(质量不超过3份)和硫化促进剂的含量为2份时,胶料的综合物理机械性能较好。
2008年02期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下载次数:5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1 ]
-
<正>1.本刊登载有关胶粘剂和密封剂的科研、生产、应用、发展、市场、产品性能与分析鉴定、粘接技术、管理等文稿,包括专论与综述、论文、成果报告、信息交流、资料介绍等等。2.来稿应论点明确,数据可靠,文字图表精练,字迹清楚,使用我国法定计量单位。3.来稿应附中英文题目、作者单位全称、摘要、关键词,中文和英文相对应。中文摘要100~300字,关键词3~8个。
2008年02期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为了实现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发行工作的电子化,推进科技信息交流的网络化进程,我刊已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所以,向本刊投稿并录用的稿件文章,将一律由编辑部统一纳入"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进入因特网提供信息服务。凡有不同意者,请另投它刊。本刊所付稿酬包含刊物内容上网服务报酬,不再另付。
2008年02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正>橡胶工业用单组分粘接材料国外Hallstar公司专利生产牌号为Hallbond APS的橡胶工业用粘接材料,其为一种单组分聚合物填充类助剂,可以实施橡胶对各种基材的粘接作用,包括纺织品及金属等基材。该粘接填充组分适合应用于多种配方的加工中。该材料工艺简洁、使用方便,并可以粉末状及液体状加入到橡胶或传统使用的物料里,以发挥较佳的效能。(王沛喜)
2008年02期 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纳米交联橡胶微粉改性环氧胶粘剂及制备方法CN101 050 344(2007-10-10)。该胶粘剂由环氧组分和固化组分组成。其中环氧组分包括双酚A环氧树脂、纳米交联橡胶微粉和稀释剂,固化组分包括改性胺固化剂、固化促进剂和偶联剂。环氧组分和固化组分分别制取、分别包装,使用时按比例混合均匀。根据本发明制取的胶粘剂,不会因固化剂品种、固化条件不同而降低胶的耐热性,并能获得较高的拉伸剪切强度、剥离强度和冲击强度。
2008年02期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