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报告

  • 丙烯酸酯乳液胶粘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李欣闻;刘玉涛;邰志新;任亮;韩业;

    以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t)、丙烯腈(AN)和丙烯酸(AA)为单体,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乳化剂,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通过半连续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丙烯酸酯乳液胶粘剂。研究了软硬单体配比、不同硬单体以及功能单体AA对胶粘剂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m(BA)∶m(MMA)∶m(AN+St)=75∶15∶10[其中m(AN)∶m(St)=1∶3]、w(AA)=2份时,制备的乳液胶粘剂具有较好的剪切强度、拉伸强度和耐水性。

    2008年09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6K]
    [下载次数:5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环氧乙烷/四氢呋喃共聚醚的合成与表征

    刘国涛;范晓东;程广文;刘涛;高志亮;刘勤;

    用杂多酸(HPA)引发环氧乙烷(EO)与四氢呋喃(THF)发生共聚反应,从而制得了EO-THF共聚醚[P(EO-THF)]。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 NMR)、凝胶渗透色谱-多角度激光散射仪(SEC/MALLS)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仪器对P(EO-THF)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其聚合机理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HPA作为引发剂可用来制备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指数小于1.4、平均官能度为2的P(EO-THF);P(EO-THF)的熔点受单体投料比影响较大,当n(EO)∶n(THF)=1∶1时,产物的熔点最低(为-14.28℃);在共聚反应过程中,THF的浓度对共聚反应速率及P(EO-THF)的相对分子质量影响显著,当THF的浓度小于1.39 mol/L时,共聚反应速率较低。

    2008年09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6K]
    [下载次数:5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环氧树脂基介电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晁芬;王金合;张增平;何少波;

    以环氧树脂(EP)为基体树脂、经硅烷偶联剂改性后的压电陶瓷钛酸钡(BaTiO3)为增强填料,采用浇铸法制备了有机/无机介电复合材料。研究了填料用量对复合材料介电性能、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BaTiO3能显著提高材料的介电常数,当w(BaTiO3)=60%时,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为23.6,比纯EP的介电常数(4.0)提高了近6倍,而且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受频率影响较小,具有较好的频率稳定性;随着BaTiO3含量的增加,材料的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都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最大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为123.8 MPa和26.3 kJ/m2;材料的热稳定性研究表明,材料的起始热分解温度随着BaTiO3含量的增加而提高,材料的耐热性能得到改善。

    2008年09期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6K]
    [下载次数:6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水性聚氨酯乳液粘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纪学顺;鲍俊杰;李莉;许戈文;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聚醚多元醇(N220)、一缩二乙二醇(DEG)和二羟甲基丙酸(DMPA)等为原料合成了水性聚氨酯(WPU)乳液,研究了丙酮含量、DMPA含量、乳液固含量、中和度和中和剂种类对WPU乳液粘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DMPA含量越高、中和度越大,乳液粘度越大;随着丙酮含量的增加,乳液粘度呈先降后增再降的趋势;在低固含量时,乳液粘度随固含量增加而变化不大,在高固含量时,乳液粘度随固含量增加而明显增大;用三乙胺(TEA)中和的WPU乳液,其综合性能最好。

    2008年09期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下载次数:10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水性聚氨酯荧光增白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黎兵;鲍俊杰;刘都宝;许戈文;

    荧光增白剂可吸收不可见的紫外光,并且将紫外光转变为可见的蓝色或蓝紫色光发射出来;由于蓝色和黄色互为补色,消除了物质中的黄色部分,从而达到了增白效果。因此,采用荧光增白剂合成的水性聚氨酯(WPU)增白材料,用于涂料和织物上,可初步解决芳香族WPU的耐黄变问题。研究了乳液pH值、荧光增白剂的用量及其添加方式对WPU增白效果的影响,并通过透射电镜(TEM)观察增白剂在WPU中的分散情况。实验结果表明,WPU乳液及其胶膜的蓝光效果随着荧光增白剂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当w(荧光增白剂)=0.008%时为最佳;当pH=7~9时,荧光增白剂在WPU中的分散稳定性和增白效果都较好;荧光增白剂的两种添加方式对其在WPU乳液及其胶膜中的分散稳定性和增白效果的影响不明显。

    2008年09期 18-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9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一种聚酰亚胺胶粘剂的结构剖析

    沈雁;赵军;陈宏章;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核磁共振(NMR)光谱、气相色谱(GC)和液相色谱(HPLC)等方法,对某种聚酰亚胺(PI)类胶粘剂中PI的结构进行了剖析。分析结果表明,该PI胶粘剂是由3,3′-二氨基二苯砜和3,4,3′,4′-联苯四酸二酐(BPDA)在N-甲基吡咯烷酮(NMP)中聚合而成的。

    2008年09期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8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信息

  • 电工级水性聚丙烯酸酯麦拉胶带

    陈平绪;

    <正>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与韶关市电子电工绝缘材料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合作,研制成功水性聚丙烯酸酯电工麦拉胶带CPX14。该产品初粘力大于22#、持粘力大于30 d、剥离强度为280~500 N/m且具有优异的耐溶剂性、耐清漆性、耐高温性、耐电压性、耐老化性和抗湿性能。该产品

    2008年09期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可低温固化的双组分环氧树脂胶粘剂EP37LV-1

    王沛喜;

    <正>美国Master Bond公司向市场推出可低温固化的双组分环氧树脂胶粘剂新产品EP37LV-1,该产品具有粘度低(5000 Pa.s)、耐水性优和抗化学品腐蚀性强等特点,将两组分混合均匀后室温固化8~10 h,其拉伸强度高达57 MPa、体积电阻率为1 016Ω.cm且适用期为3 min。该

    2008年09期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首届瓷砖粘贴安全与胶粘剂研讨会在泉州举行

    姚颖;

    <正>《首届瓷砖粘贴安全与瓷砖胶粘剂发展国际研讨会》于2008年7月11日在福建省泉州酒店成功召开。来自瓷砖生产企业、瓷砖经销商、建筑装修企业、瓷砖胶粘剂研究与生产企业新闻媒体的代表近200人参加了研讨会。为了了解和探讨国内外瓷砖胶粘剂的发展现状、促进我国瓷砖及其胶粘剂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和改善瓷砖的粘

    2008年09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信越化学推出新型散热硅胶双面胶带TC-20SAS

    王沛喜;

    <正>日本信越化学工业公司日前成功研制出兼具高散热性、可长期使用的散热用硅胶双面胶带"TC-20SAS"。该胶带具有高散(导)热性(0.7 W/m.K)、耐湿热性、粘接性、耐热性和电绝缘性等特点,其厚度为200μm、标准尺寸为300 mm×400 mm,并可按客户要求定制尺寸。

    2008年09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8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端硅烷化聚氨酯密封胶

    王沛喜;

    <正>中科院广州化学所采用2,4-甲苯二异氰酸酯、聚醚多元醇和l07硅橡胶等原料首先制取端-NCO有机硅改性聚氨酯预聚体,然后加入N-苯基-δ-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Y-9669),于50~70℃反应2 h,得到硅烷化聚氨酯预聚体;再添加适量的填料和助剂,配制出端硅烷化聚氨酯(STPU)密封胶。该密封胶综合性能优异、韧性好且强度高;

    2008年09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8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研制和应用

  • L型热熔胶的研制

    薛福连;

    研制的SG010-C和SG010-X型催化剂对H2敏感性好,可用于乙烯均(共)聚制备L型热熔胶。在聚合过程中,通过改变催化剂的结构和氢调,控制聚合物的熔体指数(MI)、相对分子质量分布、颗粒度和熔点等,可一步法生产出热熔胶粉末且不必进行粉碎分级。

    2008年09期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室温固化耐温150℃环氧树脂胶粘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何文栋;宁荣昌;

    采用耐热的二苯甲酮四酸二酐(BTDA)固化四官能度缩水甘油胺环氧树脂,制得了室温固化(RTV)耐热的环氧树脂(EP)胶粘剂。探讨了体系中n(环氧基团)∶n(酸酐基团)比值、促进剂用量以及填料的选择对胶粘剂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n(环氧基团)∶n(酸酐基团)=1∶1、w(促进剂)=1%(占EP的质量分数)且以碳纤维作为填料时,胶粘剂性能最佳,其室温剪切强度为13.91 MPa,150℃剪切强度为10.63 MPa。

    2008年09期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4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改性三聚氰胺-尿素-甲醛共缩聚树脂胶粘剂的合成

    闫文涛;张永娟;张雄;

    通过三聚氰胺-尿素-甲醛(MUF)共缩聚树脂胶粘剂的合成,探讨了三聚氰胺的用量对该MUF树脂耐水性能的影响及其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当w(三聚氰胺)=43%~65%时,该MUF树脂的湿强度从0.93 MPa增加到2.74 MPa,耐沸水性明显提高;但是,当w(三聚氰胺)>65%时,该MUF树脂的湿强度增长极其缓慢,其耐沸水性提高并不明显;通过引入复合改性剂和适量的水,可使该MUF树脂的游离甲醛含量降低50%、成本降低10%~15%、固含量基本不变、胶合强度和耐沸水性均有所提高且适用期良好。

    2008年09期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6K]
    [下载次数:5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硅烷偶联剂改性碳酸钙对室温硫化硅橡胶密封胶的性能影响

    罗穗莲;潘慧铭;王跃林;

    采用硅烷偶联剂对超细CaCO3进行表面改性制备室温硫化(RTV)单组分硅橡胶密封胶,讨论了偶联剂的种类、用量及其表面改性方式对该密封胶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硅烷偶联剂事先对CaCO3进行表面处理的改性方法较好;其中用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偶联剂(A-189)处理的CaCO3对密封胶的增强效果较好(其拉伸强度为0.57 MPa、最大强度伸长率为159.60%),但脱模时间需要5 d,存在着明显的延迟硫化现象;用3-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偶联剂(KBE-402)处理的CaCO3对密封胶的增强效果(其拉伸强度为0.60 MPa,最大强度伸长率为105.00%)优于3-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偶联剂(KBM-403)。

    2008年09期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9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专题与综述

  • 聚合物陶瓷先驱体材料的合成与应用

    王亚洲;陈立新;宋家乐;

    概述了作为陶瓷先驱体的四种聚合物[聚碳硅烷(PCS)、聚硅氮烷(PSZ)、聚硼氮烷(PBZ)以及聚硅氧烷(PSO)]的合成与应用,介绍了国内外对该类材料研究的最新进展,并针对先驱体裂解转化陶瓷工艺所存在的局限性以及不足,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2008年09期 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下载次数:6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脲醛树脂胶粘剂改性研究进展

    王月祥;赵贵哲;刘亚青;

    综述了脲醛(UF)树脂胶粘剂改性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UF树脂胶粘剂的改性方法,阐述了UF树脂胶粘剂改性后的良好应用前景。

    2008年09期 44-46+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10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黄姜木素-酚醛树脂的研究进展

    王瑾;陈均志;侯赟;邵超群;

    简要介绍了从黄姜皂素废渣中提取木素、并以此合成木素-酚醛树脂的研究情况,包括木素-酚醛树脂以及改性木素-酚醛树脂的合成方法。指出皂素废渣的回收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并且对其进行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08年09期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溶胶-凝胶法制备聚酰亚胺/纳米SiO2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毕辉;寇开昌;吴海维;王志超;张教强;

    综述了国内外聚酰亚胺(PI)/纳米SiO2复合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溶胶-凝胶法制备PI/纳米SiO2复合材料的机理,详细讨论了该复合材料的性能(微观结构、物理机械性能、耐热性、耐化学性和成型加工性等)及其在各领域中的应用,总结了PI/纳米SiO2复合材料存在的具体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2008年09期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4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双向可调多功能R系列环氧树脂固化剂的粘接性能研究

    张多太;张曦;

    研究了具有耐高温性、阻燃性、增韧性和耐烧蚀性等多种功能的双重可调性R系列环氧树脂(EP)新型固化剂,该固化剂与EP的配比范围较宽且可调,该固化剂分子中增韧链段的比例范围较宽且可调。利用其多功能性和双重可调性,可以很快地优选出具有特定性能要求的一系列胶粘剂(如具有耐高温性、高韧性和高强度等性能的胶粘剂),并且有望开辟出梯度功能固化剂、梯度功能EP胶粘剂和梯度功能复合材料等新领域。

    2008年09期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专利介绍

  • 专利介绍

    <正>含短棒状纳米银粉导电胶CN101 215 450(2008-07-09)。该导电胶的组成及质量分数为:聚合物基体环氧树脂24%~40%,导电银粉微粒50%~70%(其中短棒状纳米银粉10%、微米银粉40%~60%),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4%~4.0%,固化剂三乙醇胺3.6%~6.0%。纳米银粉的制备是以硝酸银、聚乙烯吡咯烷酮表面活性剂和5%水合肼还原剂为原料,经液相还原反应而制得;其中m(硝酸银)∶m(聚乙烯吡咯烷酮)=1∶1。由于体

    2008年09期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胶粘剂》征稿简则

    <正>1.本刊登载有关胶粘剂和密封剂的科研、生产、应用、发展、市场、产品性能与分析鉴定、粘接技术、管理等文稿,包括专论与综述、论文、成果报告、信息交流、资料介绍等等。2.来稿应论点明确,数据可靠,文字图表精练,字迹清楚,使用我国法定计量单位。3.来稿应附中英文题目、作者单位全称、摘要、关键词,中文和英文相对应。中文摘要100~

    2008年09期 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