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城;邱盈盈;李建章;
以胶Ⅰ、胶Ⅱ、UF(脲醛树脂)胶粘剂、硅酸钙板和杨木单板为主要原料,制备杨木/硅酸钙板复合材料。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制备该复合材料的最优方案。结果表明:用胶I和胶II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胶接强度高、耐水性好等优点;胶Ⅰ型复合材料的最优方案为热压温度140℃、热压时间60 s/mm和热压压力2.0 MPa,胶Ⅱ型复合材料的最优方案为热压温度140℃、热压时间90 s/mm和热压压力1.0 MPa。
2012年10期 v.21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吴轲;王汝敏;曾金芳;董大洲;王秀云;李锵;
以PF(酚醛树脂)为基体树脂、纳米氧化锆为隔热耐烧蚀填料、高硅氧纤维和海泡石纤维为增强填料,制备了相应的复合材料。考察了纳米氧化锆含量对高硅氧-海泡石纤维/PF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线烧蚀率、比热容和导热系数等影响。结果表明:当w(氧化锆)=5%时,该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压缩强度和弯曲强度相对最大;当w(氧化锆)=10%时,该复合材料的线烧蚀率、比热容和导热系数相对最低,隔热性能明显提高。
2012年10期 v.21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下载次数:6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冀俊;李玲;
以R-BMI[RTM(树脂传递模塑)用BMI(双马来酰亚胺)树脂体系]为主要原料,研制了一种L-BMI(液晶BMI树脂增韧改性低黏度R-BMI),并对其力学性能、反应性和化学流变特性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L-BMI比R-BMI树脂体系的冲击强度提高了83.33%,其反应活化能为71.13 kJ/mol,并且其具有良好的低黏度工艺平台,116℃时保持低黏度(≤600 mPa.s)的时间为578 min;建立了等温状态下的Dual-Arrhenius黏度模型,由该模型预测的黏度与实测黏度吻合性良好,说明该黏度模型可较准确预测体系的低黏度工艺窗口,为RTM用L-BMI的工艺参数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2年10期 v.21 9-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3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裴世红;石博文;宋微;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稳定的含氟EP(环氧树脂)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利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了复合乳化剂含量、引发剂含量、有机氟含量、EP含量、功能单体含量、交联剂含量和聚合温度等因素对单体转化率的影响,并结合胶膜吸水率和乳液黏度等指标,优选出制备该改性乳液的最优方案。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单体转化率的影响依次为聚合温度>有机氟含量>功能单体含量>EP含量>引发剂含量>复合乳化剂含量>交联剂含量,后两者是不显著性因素;制备该改性乳液的最优方案为w(复合乳化剂)=2.0%、w(引发剂)=0.65%、w(有机氟)=2%、w(EP)=4.5%、w(功能单体)=2.5%、w(交联剂)=2.5%和聚合温度70℃。
2012年10期 v.21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宋倩茜;马莹;赵容;张琴;罗芩;蒋文伟;
以N-甲基吡咯烷酮(NMP)为溶剂,采用悬浮法生产聚乙烯醇缩丁醛(PVB)。以反应时间、催化剂(浓HCl)含量、丁醛滴加时间以及反应温度为试验因素,以丁醛利用率、缩醛度和雾度为考核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和正交试验法优选制备PVB的最优方案。结果表明:当反应时间为10 h、m(浓HCl)∶m(聚乙烯醇)=0.25∶1.0、丁醛滴加时间为40 min和反应温度为70℃时,PVB的综合性能良好;此时,PVB与增塑剂相容性良好,其缩醛基分布均匀、丁醛利用率超过94%、黏度为62.705 mPa.s且雾度降至0.3%,完全满足安全玻璃的使用要求。
2012年10期 v.21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4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郑友明;胡孝勇;陈耀;
以聚乙烯醇(PVA)和乙二醛为主要原料,在混合酸的氧化还原体系催化作用下,合成了一种G-PVA(聚乙烯醇缩乙二醛)保护胶体,并讨论了反应体系温度、pH和缩醛度等对G-PVA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体系的pH为1.8~2.3、反应温度为80~85℃和缩醛度为15%~20%时,G-PVA保护胶体的耐水性和储存稳定性俱佳;将G-PVA/PVA、PVA分别作为保护胶体制备PVAc(聚醋酸乙烯)乳液,则前者制得的PVAc乳液具有更好的冻融稳定性(冻融循环6次后乳液仍无凝胶现象)。
2012年10期 v.21 22-2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下载次数:4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正>烟台万华近日成功开启了一条新增的年产4 000 t/a的TPU生产线,该生产线的知识产权归烟台万华所有。加上新增的生产线,烟台万华TPU产能提升至34 000 t/a。未来几个月烟台万华将再开设两条生产线,届时产能达到42 000 t/a。新生产线将为烟台万华在全球TPU市场
2012年10期 v.21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日前宣布,在现有的丙烯酸丁酯装置(产能为10万t/a)的基础上,再新建一套10万t/a的丙烯酸丁酯装置。本次扩建生产的丙烯酸丁酯,是以粗丙烯酸(99%)为原料,将其与正丁醇进行酯化反应,然后经萃取、回收和精馏等工序处理后制备而成的。项目选用巴斯夫的专利生产技术:采用连续
2012年10期 v.21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近日,巴陵石化采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新建的3万t/a液体环氧树脂装置投料试车,并一次开车成功。至此,该公司建设的国内目前规模最大的5万t/a特种环氧树脂项目打通了生产的全流程,实现了全面开车。总投资6.4亿元的5万t/a特种环氧树脂项目,是根据中石化岳阳地区炼油化工一体化项目的总体规划,
2012年10期 v.21 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汉高日前推出两款高性能低排放量的聚氨酯胶粘剂Teroson PU 9225 SF ME和Teroson PU 6700 ME。这两款新产品的有害物质排放量很低,在安全和健康上都有保障。越来越多的汽车零部件都开始使用塑料制品,一旦这些零部件破裂,就需要极其可靠的胶粘剂来修补。
2012年10期 v.21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近日,茂名石化研究院的SB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充油胶抗氧体系新成果,通过了由中国石化集团组织的专家鉴定。专家认为,茂名石化环保型SBS产品的综合性能已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2012年10期 v.21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瓦克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在韩国继续扩大VAE(醋酸乙烯-乙烯共聚物)乳液的生产能力,目前正在蔚山生产基地新建一条4万t/a的生产线。建成后,瓦克在蔚山的VAE乳液产能将提高近1倍,该综合性生产线也将成为韩国同类生产线中规模最大的生产线之一,新生产线预计2013年1月投产。
2012年10期 v.21 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辉;杜官本;骆建林;吕加能;
MUF(三聚氰胺-尿素-甲醛共缩聚树脂)兼具UF(脲醛树脂)和MF(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优点,通过调节m(三聚氰胺)/m(尿素)配比,可得到性价比较高的MUF;然后采用MUF胶粘剂制备刨花板,并考察了三聚氰胺含量对刨花板的内结合强度、耐水性和耐沸水性等影响。结果表明:三聚氰胺的引入,虽能有效提高MUF的性能,但并非加量越多越好;当w(三聚氰胺)=11.0%~14.0%时,MUF的性价比相对最高,相应刨花板的内结合强度、耐水性和耐沸水性俱佳。
2012年10期 v.21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高大千;朱丽滨;
采用"碱-酸-碱"传统合成工艺、n(F)∶n(U)比例降至0.96∶1、尿素分3次投料、调节三聚氰胺的加入量以及加入方式、加入聚乙烯醇(PVA)等其他助剂、控制缩聚温度为90℃和缩聚阶段的pH为4.8左右等,制备MDF(中密度纤维板)用MUF(三聚氰胺-尿素-甲醛共缩聚树脂)胶粘剂。研究结果表明:MUF的游离甲醛含量低于0.2%、固含量约53%,并且其固化时间和黏度等均适用于MDF的制备;当w(总三聚氰胺)=4%、w(前期三聚氰胺)=2%时,选择适宜的热压工艺,所得MDF的性能[如内结合强度(IB)、静曲强度(MOR)、弹性模量(MOE)和吸水厚度膨胀率(TS)等]和甲醛释放量(7.94 mg/100 g)均达到GB/T 11718—2009标准要求。
2012年10期 v.21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沈泰龙;魏燕彦;石耀东;宋迎雪;
以聚乙二醇(PEG)为亲水链段,合成了一系列非离子型WPU(水性聚氨酯);然后将其作为聚磷酸铵的包覆剂,制备阻燃型聚磷酸铵-WPU,并将其用于玻纤布/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的粘接。研究结果表明:羟基含量大于0.63 mmol/g的WPU,具有黏度小、流动性好等特点,并且其粒径小于140 nm,固含量低于50%时均呈牛顿流体;将该WPU作为固体聚磷酸铵复合阻燃剂的包覆剂,则阻燃剂的填充量达55%;聚磷酸铵-WPU具有良好的储存稳定性、耐丙酮擦洗性(擦洗次数由40次升至100~120次)、粘接性和阻燃性(用于玻纤布/PET膜粘接时,试样呈内聚破坏且氧指数为37~38)。
2012年10期 v.21 35-38+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冉岚;刘少友;文正康;杨红芸;
以聚酯二元醇为主要原料,采用二次扩链法合成了软包装[如BOPP(双向拉伸聚丙烯)塑料薄膜等]用新型WPU(水性聚氨酯)。利用红外光谱(FT-IR)法对WPU的合成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对其流变性能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当w(催化剂)≈0.6%(相对于反应物总质量而言)时,反应速率最佳,合成的WPU乳液属于典型的非牛顿流体,其性能完全满足油墨连接料的使用要求。
2012年10期 v.21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下载次数:3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马玉春;郑水蓉;孙曼灵;刘斌;康媛;
以异辛酸铅为催化剂、多异氰酸酯(M-200)和聚醚多元醇(N-220、N-330)为主要原料,合成了PU(聚氨酯)灌封胶,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气泡对PU灌封胶的力学性能有显著影响;当w(异辛酸铅)=0.006%(相对于总物质质量而言)、R=n(-NCO)/n(-OH)=0.90和R′=n(N-330中-OH)/n(N-220中-OH)=2.3时,PU灌封胶的力学性能、施工性能、耐水性能和电绝缘性能(绝缘强度为22.86 kV/mm、体积电阻率为1.11×1013Ω.cm和表面电阻率为1.52×1015Ω)俱佳。
2012年10期 v.21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3K] [下载次数:7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苏秀霞;杨玉娜;马建中;耿肖莎;
以AA(丙烯酸)、Al(铝)和XG(黄原胶)为主要原料,采用水溶液聚合和配位反应法制备了PAA(聚丙烯酸)/Al/XG复合材料,并对PAA/Al、PAA/Al/XG两种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PAA/Al复合材料和PAA/Al/XG复合材料均具有良好的鞣制性能(两者的拉伸强度分别为12.96、24.52 MPa,断裂伸长率分别为73.30%、84.66%,撕裂强度分别为43.43、88.05 MPa),但后者的鞣制性能、热稳定性能和其他应用性能相对更好。
2012年10期 v.21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