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长文;卿辉;田长华;张阔;袁忍让;
以不同Mn(数均相对分子质量)的ETPE(含能热塑性弹性体)为黏合剂、不同粒度的RDX(黑索今)为含能添加剂,制备了一种PBX(聚合物粘接炸药)——ETPE发射药。研究结果表明:ETPE发射药的表观黏度(η)随剪切应力和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较高的压力和温度有利于发射药的流动变形,加工温度以90~95℃为宜;当温度和RDX粒度相同时,ETPE的Mn越小,ETPE发射药的η越低;当温度和ETPE的Mn相同时,RDX的粒度越大,ETPE发射药的η越低。
2016年03期 v.25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3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缪广春;王凯;曾阳;陈强;
采用非等温DSC(差示扫描量热)法对M-EPN(改性酚醛环氧树脂)与2PZ-PS(微胶囊固化剂)的固化反应过程进行了分析,得到了2PZ-PS的最佳掺量;然后运用Kissinger法、Ozawa法、Crane法和T-β(温度-升温速率)外推法,确定了固砂剂(由M-EPN和2PZ-PS所配制)的理论固化工艺和固化动力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当w(2PZ-PS)=23%(相对于固化体系质量而言)时,固砂剂能充分固化;该固砂剂具有良好的潜伏性能,并且固化反应可用1级固化动力学模型表征,而且其凝胶温度、固化温度和后处理温度分别为54.40、95.44、115.16℃,表观活化能、频率因子和反应级数分别为75.64 kJ/mol、9.37×10~9 min~(-1)和0.936。
2016年03期 v.25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9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舒兴旺;张影;
以环氧树脂(EP)胶粘剂为胶凝材料,橡胶、砂子和石子混合物为集料,制备了弹性混凝土。考察了不同固化剂(如聚酰胺类、脂肪胺类和酚醛胺类等)类型和胶粘剂/集料质量比对弹性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弹性混凝土的强度随胶粘剂强度的增加而增大,随胶粘剂/集料质量比增加呈先快后缓的上升态势,并且在该质量比超过30∶100时变化不大;弹性混凝土的变形能力受胶粘剂变形能力的影响较大,但与其掺量关系不大;弹性混凝土的弹性模量随胶粘剂强度和掺量的增加而提高。
2016年03期 v.25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9K] [下载次数: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俊武;蒋文伟;朱亚敏;刘明;杨琴;李晶晶;
在不添加乳化剂的条件下,采用同时滴加盐酸(HCl)和聚乙烯醇(PVA)-正丁醛(BA)混合胶液,通过新型高效混合分散机制合成了聚乙烯醇缩丁醛(PVB)。研究结果表明:合成PVB的最佳工艺条件是m(BA)∶m(PVA)=0.60∶1、初始反应温度为30℃、pH为1.4左右、反应时间为2.5h和升温速率为10K/20min(最高至65℃);此时,BA利用率超过99%,并且PVB的透明度(超过96%)和雾度(低至0.2%)完全满足夹层安全玻璃的使用要求。
2016年03期 v.25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9K] [下载次数:7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 刘斌;曹文质;曾俊;
以不同离子型和不同HLB(亲水亲油平衡)值的外乳化剂作为试验对象,采用内乳化-外乳化法合成高固含量的WPU(水性聚氨酯)分散体。研究结果表明:当外乳化剂在预聚体乳化前加入且w(阴离子型外乳化剂)≤2%(相对于反应原料质量而言)时,可获得黏度适中、储存稳定、耐介质性能和力学性能较好的高固含量WPU。
2016年03期 v.25 18-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6K] [下载次数:3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程琼;王海芳;卢静;
采用氨水改性AC(玉米秸秆活性炭),并对改性AC的表面特性及吸附胶粘剂废水的吸附效果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经15%氨水浸渍8h后,AC的孔隙结构变得更为发达,从而更有利于提升其吸附效果;改性AC对胶粘剂废水表现出很强的吸附能力,其最大吸附容量为44.58mg/g;改性AC对胶粘剂废水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吸附类型。
2016年03期 v.25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2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药星星;王海芳;卢静;侯彬;
以玉米秸秆活性炭(AC)作为吸附材料,用NaOH(氢氧化钠)溶液对其进行改性,探讨了改性AC对苯酚的吸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经10 mol/L NaOH溶液改性后,改性AC具有相对最大的比表面积、相对最多的有效微孔和可吸附苯酚的有效官能团,并且改性AC对苯酚的吸附量相对最大;pH对上述吸附效果影响较大,该吸附动力学过程可用准2级模型进行描述。
2016年03期 v.25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5K] [下载次数:4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 顾顺飞;张统;陆立楠;周宽;汪洪宇;俞丽珍;
以聚乙烯醇(PVA)和三聚氰胺(M)作为改性剂,采用正交试验法探讨了最终n[甲醛(F)]∶n[尿素(U)]、M掺量、M的加入方式和PVA掺量对脲醛树脂(UF)胶粘剂游离F含量和胶接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最终n(F)∶n(U)=1.2∶1.0、在第2批U加入后添加M、w(M)=1%和w(PVA)=1%(均相对于U总质量而言)时,改性UF胶粘剂的游离F含量、胶接强度均满足GB/T 14732—2006标准要求;由上述UF胶粘剂压制而成的Ⅱ类胶合板,其F释放量(为2.89 mg/L)远小于GB/T 9846—2015标准中E2级指标要求。
2016年03期 v.25 29-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0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赵有荣;郑旺斌;徐小兰;马青斌;曹余;田映良;
以马铃薯氧化淀粉为原料、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和丙烯酰胺(AM)为接枝单体,制备AM接枝氧化淀粉主剂;然后将主剂与可乳化M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复配,制备木材淀粉胶粘剂。研究结果表明:制备主剂的最佳工艺条件是m(马铃薯氧化淀粉)∶m(AM)=3.0∶1、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120 min和引发剂加入时间为40 min;由最佳工艺条件制成的主剂与可乳化MDI复配后,相应木材淀粉胶粘剂的干(湿)态胶接强度明显提高;可乳化MDI掺量可根据胶接强度要求而定,但不宜超过6%(相对于主剂质量而言)。
2016年03期 v.25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3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杨文娟;黄宇;顾俊;高桂枝;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以三乙醇胺作为基础交联剂,并分别引入少量硼砂、硅烷偶联剂(KH-560、KH-550)和三偏磷酸钠对玉米淀粉胶粘剂进行复合交联改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交联度、粘接强度、耐水性和黏度等测定,优选出制备玉米淀粉胶粘剂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反应温度为65℃、pH为10~11、反应时间为3.0 h和m(三乙醇胺)∶m(KH-560)=1∶0.33;由最佳工艺条件制得的玉米淀粉胶粘剂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其交联度(溶胀度为1.47)相对较高、粘接强度(为1.041 2 MPa)和黏度(为30 s)相对最大,并且其室温耐水性和60℃耐水性俱佳。
2016年03期 v.25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8K] [下载次数:4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章谏正;郭瑞毅;杜禹;吴松华;
利用巯基-乙烯基"点击"反应制备了一种UV(紫外光)固化聚硫代醚密封胶。探讨了引发剂、填料等对UV固化聚硫代醚密封胶的固化深度、拉伸性能和粘接性能等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室温固化聚硫代醚密封胶相比,UV固化聚硫代醚密封胶具有固化速率较快、固化过程几乎不受环境影响等优势;UV固化聚硫代醚密封胶的力学性能良好,具有稳定的粘接性能,并且其耐高温性能比聚硫密封胶更优异。
2016年03期 v.25 41-4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0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周旭;汪济奎;张帝漆;蔡婉萍;赵聪;郭卫红;
以聚苯乙烯磺酸钠(PSS)为掺杂剂,过硫酸钠(Na_2S_2O_8)、硫酸铁[Fe_2(SO_4)_3]为氧化剂,聚乙二醇(PEG)为非离子扩散剂,采用氧化EDOT(3,4-乙烯二氧噻吩)法制备水溶性抗静电剂PEDOT(聚3,4-乙烯二氧噻吩);然后加入水性聚氨酯(WPU)分散液(作为基体树脂),制备出热固化的绿色环保型抗静电涂料。研究结果表明:当m(PSS)∶m(EDOT)=2.5∶1、反应时间为18 h、n(—NCO)∶n(—OH)=2.2∶1、w(PEG)=12%(相对于WPU分散液总质量而言)和m(PEDOT)∶m(WPU)=7∶3时,制得的抗静电涂层具有透光率(94.8%)高、表面电阻率(0.022 MΩ)低和耐水性佳等特点。
2016年03期 v.25 4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2K] [下载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