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报告

  • 喷墨导电墨水用超细纳米银粉的制备

    肖志坚;杨道文;

    以C_6H_8O_6(抗坏血酸)为还原剂、PVP(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分散剂,采用液相还原AgNO_3(硝酸银)溶液法制备了喷墨导电墨水用超细纳米银粉。研究结果表明:当AgNO_3浓度为1.0 mol/L、n(C_6H_8O_6)∶n(C_6H_8O_6理论值)=1.5∶1、n(PVP)∶n(AgNO_3)=1.2∶1和反应温度为40℃时,可制得分散均匀、纯度较高的超细纳米银粉;该纳米银粉的平均粒径小于10 nm,可以满足喷墨印刷的工艺要求。

    2016年10期 v.25 1-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7K]
    [下载次数:4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聚己内酯的化学交联及其形状记忆行为

    宋鑫月;朱光明;王宗瑶;付红梅;

    以聚己内酯二醇、衣康酸酐和对甲苯磺酸为主要原料,采用熔融酯化法合成了PCL-IA(双键功能化的聚己内酯二醇)预聚体;然后以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TMPTA(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为PCL-IA的交联剂,制得交联PCL(聚己内酯)材料。着重探讨了DCP掺量、交联时间和交联温度等对交联度的影响,进而对交联PCL材料的形状记忆行为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凝胶含量的增加,交联PCL材料的交联度增大、形状记忆回复率(Rr)和形状固定率(Rf)均明显提高。

    2016年10期 v.25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6K]
    [下载次数:5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生物质炭基复混肥造粒用淀粉胶粘剂的合成条件研究

    杜衍红;蒋恩臣;王明峰;李治宇;许细微;李世博;张世军;

    以淀粉为主要原料、H_2O_2(过氧化氢)为氧化剂、FeSO_4(硫酸亚铁)为催化剂、硼砂为交联剂和硫代硫酸钠为稳定剂,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出淀粉胶粘剂的合成条件,进而优选出BCF(生物质炭基复混肥)造粒用胶粘剂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当m(淀粉)=30 g、氧化温度为45℃和V(H_2O_2)=2.5 m L、氧化阶段10%NaOH(氢氧化钠)溶液4 m L、糊化阶段10%NaOH溶液8 m L和糊化温度为65℃时,制得的胶粘剂之黏性和流动性俱佳;当m(炭粉)∶m(尿素)∶m(磷酸二氢钾)∶m(胶粘剂)≈4∶1∶1∶1时,BCF颗粒的成粒率(为95.60%)和压缩强度(为0.026 MPa)相对最高。

    2016年10期 v.25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9K]
    [下载次数:3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响应面法优化混杂UV固化胶粘剂配方

    张彦粉;邹洋;卢芳芳;王旭红;李小东;

    以环氧丙烯酸酯树脂、环氧树脂(EP)、自由基光引发剂和阳离子光引发剂为主要原料,制备混杂UV(紫外光)固化胶粘剂,并且采用响应面法对混杂UV固化胶粘剂的配方进行优化;以预聚体配比、光引发剂配比作为自变量,以混杂UV固化胶粘剂在玻璃上的附着力作为因变量,采用Design Expert软件对2个自变量进行多次拟合,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和3维曲面,得到最优的混杂UV固化胶粘剂配方并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二项式是描述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关系的最佳模型,当环氧丙烯酸酯树脂/EP质量比为1.19、自由基光引发剂/阳离子光引发剂质量比为1.00时,制成的混杂UV固化胶粘剂在玻璃基材上的附着力(9级)相对最强。

    2016年10期 v.25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5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聚酰胺和腰果酚类固化剂对环氧树脂固化性能的影响

    谷亚新;谢春晓;王晴;刘运学;范兆荣;

    以环氧树脂(EP)为基体,低Mr(相对分子质量)聚酰胺(650)、腰果酚为固化剂,加入适量的水泥、石膏粉或滑石粉等填料,制备了EP胶粘剂。研究结果表明:650/EP体系的固化速率大于腰果酚/EP体系,前者的硬度高于后者;650和腰果酚混合使用会较大程度提高EP固化物的韧性,但固化剂类型对EP固化物压缩强度和拉伸剪切强度的影响并不显著;当m(650)∶m(腰果酚)=20∶30时,EP固化物的综合性能相对最好;增塑剂的加入能缩短固化时间、提高EP固化物的力学性能,而填料的加入可提高EP固化物的硬度、降低成本。

    2016年10期 v.25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8K]
    [下载次数:5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田口方法的沟槽滤棒热熔胶配方设计

    宣润泉;杨皓;戚奇杰;李海锋;

    采用田口方法对HMA(热熔胶)进行配方设计,得到满足沟槽滤棒圆周稳定性控制要求的HMA。首先设置控制因子与水平表,由极差分析确定制备HMA的较优设计方案;其次以信噪比和灵敏度作为稳健性指标,采用望目特性分析法得到制备HMA的最佳设计方案;最后对制备HMA的最佳设计方案进行验证,并确认其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当HMA中w(费托蜡)=15%、w(氢化石油树脂)=25%、w(石蜡)=5%和w[EVA(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35%时,所得沟槽滤棒的圆周过程能力指数超过4σ水平,说明其过程控制能力较好、状态稳定。

    2016年10期 v.25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4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二茂铁衍生物改性水性丙烯酸酯树脂的研究

    吴亚丽;金宏;李平;纪卿;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AA)、异丙醇和正丁醇为原料,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合成了水性丙烯酸酯树脂;以2-甲酰基-苯甲酸为原料,依次进行傅克酰基化、去甲基反应后,得到二茂铁衍生物(邻二茂铁基-2-羰基-苯酚);以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铜粉为催化剂,向水性丙烯酸酯树脂和一定量的二茂铁衍生物中加入SOCl2(二氯亚砜)、Na_2CO_3(碳酸钠),氯气气氛中80℃反应6 h,制得二茂铁衍生物改性水性丙烯酸酯树脂。研究结果表明:与一般水性丙烯酸酯树脂形成的涂膜相比,改性水性丙烯酸酯树脂乳液固化成膜后,其硬度较大、柔韧性和耐冲击性优异、老化速率明显减缓且耐碱性提高。

    2016年10期 v.25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7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研制和应用

  • 可低温快速固化双组分环氧树脂胶粘剂的制备

    刘雪莲;王毅;陈中华;陈剑华;余飞;

    以低黏度改性双酚A型环氧树脂(牌号EP116)、双酚F型环氧树脂(牌号EP162)为主体树脂,通过对双组分EP(环氧树脂)胶粘剂的主体树脂和固化剂进行选择与优化,制备了可低温快速固化的双组分EP胶粘剂。研究结果表明:当A组分的主体树脂中m(EP116)∶m(EP162)=1∶1、混合脂肪胺6610(含苯环)为固化剂和w(增韧剂聚丙二醇)=4%(相对于EP总质量而言)时,胶粘剂具有相对较好的低温(0℃)固化性能,表干时间为30 min,并且可4 h硬化;固化2 d后,胶粘剂固化物的冲击强度为10.084 k J/m2,拉伸强度、拉伸剪切强度和压缩剪切强度分别为25.34、12.60、14.90 MPa。

    2016年10期 v.25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2K]
    [下载次数:8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双组分聚氨酯密封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陈淼;尹业琳;刘亚琼;岳丽清;龚洪洋;孔军仕;

    以聚醚多元醇和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为主要原料,制备了双组分PU(聚氨酯)密封胶,并优选了端—NCO基预聚体的合成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当n(3官能度聚醚多元醇)∶n(2官能度聚醚多元醇)=1.2∶1.0时,加入MDI后,70~75℃反应4 h,可得到w(—NCO)=4.5%的端—NCO基预聚体;当A组分、B组分按照R=n(—NCO)∶n(—OH)=1.1∶1~1.4∶1配比混合均匀时,制得的PU密封胶具有良好的粘接性能和热稳定性。

    2016年10期 v.25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7K]
    [下载次数:4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无机填料对EVA热熔胶性能的影响

    李申喆;汪济奎;郭卫红;陈慧;王芯蕊;蒋仙友;

    通过固定EVA(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石蜡、PE(聚乙烯)蜡、松香甘油酯和抗氧剂的比例,改变无机填料的掺量及类型,制备了相应的HMA(热熔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无机填料掺量的增加,HMA的黏度、拉伸强度和硬度上升,180°剥离强度呈先升后降态势,断裂伸长率下降;碳酸钙、滑石粉和高岭土这3种无机填料对HMA的软化点有不同的影响,软化点随碳酸钙掺量增加而升高,随滑石粉掺量增加而下降,随高岭土掺量增加而变化较小;HMA各方面的性能随无机填料粒径变小而提高。

    2016年10期 v.25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7K]
    [下载次数:6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窗膜压敏胶用交联剂的性能研究

    高建宾;马荔;闫沙沙;谈珊珊;薛晓春;

    对氮丙啶类交联剂、蜜胺树脂类交联剂及有机金属盐交联剂的交联机制进行了分析,并着重探讨了不同交联剂掺量对窗膜PSA(压敏胶)之剥离强度、适用期、溢胶量、胶转移性能及橘皮纹等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w(氮丙啶类交联剂)=0.2%~0.4%、w(蜜胺树脂类交联剂)=1.0%~1.5%、w(有机金属盐交联剂)=2%~3%(均相当于PSA质量而言)时,窗膜PSA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随着交联剂掺量的增加,交联度均随之增长,含氮丙啶类交联剂或蜜胺树脂类交联剂的窗膜PSA之交联度较高、内聚力增强明显,故胶转移性能良好且溢胶量相对较少。

    2016年10期 v.25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9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淀粉改性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滕业方;李东海;

    以高锰酸钾(KMnO_4)/硫酸(H_2SO_4)为引发剂,制备了S-AM(淀粉接枝丙烯酰胺)絮凝剂。研究结果表明:当AM浓度为0.8~1.0 mol/L、H_2SO_4浓度为0.7 mol/L、KMnO_4浓度为0.45 mol/L、接枝反应温度为70℃和反应时间为3 h时,可得到较高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S-AM絮凝剂;以该絮凝剂对某化工企业废水进行处理,当S-AM絮凝剂净含量为0.15 mg/L时,其对废水的处理效果相对最佳,即浊度去除率为87.6%、COD去除率(67.4%)相对最高,并且絮凝沉淀后的水质可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2016年10期 v.25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0K]
    [下载次数:4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金属-EPDM粘接解决方案的研究

    罗顺;蒋拥华;任天斌;

    将3种胶粘剂体系(如205/252体系、813/821体系和P-11/538体系等)分别与不同金属基材(如铁片、镀锌片和不锈钢等)进行金属-三元乙丙橡胶(EPDM)的粘接,并比较了不同胶接件的粘接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当涂膜厚度为5~25μm、硫化温度为135~185℃和硫化时间为15 min时,813/821体系中铁片-EPDM胶接件的粘接效果相对最好。

    2016年10期 v.25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2K]
    [下载次数: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信息

  •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和宁波中科朝露新材料有限公司召开博士后出站考核评审会

    <正>2016年9月28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简称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宁波中科朝露新材料有限公司(简称宁波中科朝露)举办的桂成胜"博士后出站报告考核评审会议"在高新区中科朝露2楼会议室举行。甲醛超标的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人造板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之一,随着科技的进步,无醛胶粘剂的研制及应用已成为国内外胶粘剂研发的热点之一。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研发的无醛大豆胶产品通过宁波中科朝露

    2016年10期 v.25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5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朗盛发布用于发动机油底壳的全新产品聚酰胺6(PA6)

    <正>上海的乘用汽车普遍配备了塑料制成的发动机油底壳。发动机油底壳与油槽结合在一起,前者一般安装在汽车油路的最低点,也就是贴近地面的位置。朗盛专为油底壳开发的Durethan BKV 235 H2.0 XCP材料可提供针对石头冲击与底盘触底的良好耐受性。这种防护是金属板或其他覆盖材料所无法提供的。

    2016年10期 v.25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1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上海汉司推出高效双组分聚氨酯胶粘剂体系

    <正>长适用期及快速后固化性能,一直是传统的双组分聚氨酯胶粘剂生产厂家所追求的目标。通常为保证较长的适用期,后固化速率就会下降,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率。为此,上海汉司推出一系列可控固化型双组分聚氨酯胶粘剂体系。该体系的显著特点是:能根据客户需要调整适用期及后固化速率,即在保证胶粘剂具有较长适用期的同时

    2016年10期 v.25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7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专题与综述

  • 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的研究进展

    何明俊;胡孝勇;柯勇;

    介绍了有机硅改性WPUA(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的机制和分类,特别综述了共混改性、嵌段改性(烷氧基硅烷改性、聚硅氧烷改性)、核/壳聚合改性(烷氧基硅烷改性、聚硅氧烷改性)等研究进展。最后对改性WPUA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2016年10期 v.25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4K]
    [下载次数:5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专利介绍

  • 专利介绍

    <正>加硫粘接用组合物EP2 639 279(2015-01-07)。该组合物由橡胶、化合物(从由1,8-二氮杂二环十一烯-7盐、1,5-二氮杂二环-壬烯-5盐以及上述两者的混合物中选择)及载水物质(从吸水物和含水物中选择)组成。该组合物与其他类型加硫聚合物的粘接性能优异,可用于制备含氟聚合物的层叠体等产品。

    2016年10期 v.25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0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胶粘剂》征稿简则

    <正>《中国胶粘剂》主要报道有关胶粘剂和密封剂领域的科研、生产、应用、发展、市场、产品性能与分析鉴定、粘接技术、管理等文稿,包括专题与综述、论文、成果报告、信息交流和资料介绍等。与作者关于投稿方面的约定(1)来稿必须具有创新性、实用性、科学性、准确性、规范性和可读性。(2)论文必须附不涉及泄密项目、无一稿多投和基金项目(包括基金编号)的单位公章证明。

    2016年10期 v.25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7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