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志坚;杨道文;
以C_6H_8O_6(抗坏血酸)为还原剂、PVP(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分散剂,采用液相还原AgNO_3(硝酸银)溶液法制备了喷墨导电墨水用超细纳米银粉。研究结果表明:当AgNO_3浓度为1.0 mol/L、n(C_6H_8O_6)∶n(C_6H_8O_6理论值)=1.5∶1、n(PVP)∶n(AgNO_3)=1.2∶1和反应温度为40℃时,可制得分散均匀、纯度较高的超细纳米银粉;该纳米银粉的平均粒径小于10 nm,可以满足喷墨印刷的工艺要求。
2016年10期 v.25 1-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7K] [下载次数:4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宋鑫月;朱光明;王宗瑶;付红梅;
以聚己内酯二醇、衣康酸酐和对甲苯磺酸为主要原料,采用熔融酯化法合成了PCL-IA(双键功能化的聚己内酯二醇)预聚体;然后以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TMPTA(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为PCL-IA的交联剂,制得交联PCL(聚己内酯)材料。着重探讨了DCP掺量、交联时间和交联温度等对交联度的影响,进而对交联PCL材料的形状记忆行为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凝胶含量的增加,交联PCL材料的交联度增大、形状记忆回复率(Rr)和形状固定率(Rf)均明显提高。
2016年10期 v.25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6K] [下载次数:5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杜衍红;蒋恩臣;王明峰;李治宇;许细微;李世博;张世军;
以淀粉为主要原料、H_2O_2(过氧化氢)为氧化剂、FeSO_4(硫酸亚铁)为催化剂、硼砂为交联剂和硫代硫酸钠为稳定剂,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出淀粉胶粘剂的合成条件,进而优选出BCF(生物质炭基复混肥)造粒用胶粘剂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当m(淀粉)=30 g、氧化温度为45℃和V(H_2O_2)=2.5 m L、氧化阶段10%NaOH(氢氧化钠)溶液4 m L、糊化阶段10%NaOH溶液8 m L和糊化温度为65℃时,制得的胶粘剂之黏性和流动性俱佳;当m(炭粉)∶m(尿素)∶m(磷酸二氢钾)∶m(胶粘剂)≈4∶1∶1∶1时,BCF颗粒的成粒率(为95.60%)和压缩强度(为0.026 MPa)相对最高。
2016年10期 v.25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9K] [下载次数:3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彦粉;邹洋;卢芳芳;王旭红;李小东;
以环氧丙烯酸酯树脂、环氧树脂(EP)、自由基光引发剂和阳离子光引发剂为主要原料,制备混杂UV(紫外光)固化胶粘剂,并且采用响应面法对混杂UV固化胶粘剂的配方进行优化;以预聚体配比、光引发剂配比作为自变量,以混杂UV固化胶粘剂在玻璃上的附着力作为因变量,采用Design Expert软件对2个自变量进行多次拟合,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和3维曲面,得到最优的混杂UV固化胶粘剂配方并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二项式是描述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关系的最佳模型,当环氧丙烯酸酯树脂/EP质量比为1.19、自由基光引发剂/阳离子光引发剂质量比为1.00时,制成的混杂UV固化胶粘剂在玻璃基材上的附着力(9级)相对最强。
2016年10期 v.25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5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谷亚新;谢春晓;王晴;刘运学;范兆荣;
以环氧树脂(EP)为基体,低Mr(相对分子质量)聚酰胺(650)、腰果酚为固化剂,加入适量的水泥、石膏粉或滑石粉等填料,制备了EP胶粘剂。研究结果表明:650/EP体系的固化速率大于腰果酚/EP体系,前者的硬度高于后者;650和腰果酚混合使用会较大程度提高EP固化物的韧性,但固化剂类型对EP固化物压缩强度和拉伸剪切强度的影响并不显著;当m(650)∶m(腰果酚)=20∶30时,EP固化物的综合性能相对最好;增塑剂的加入能缩短固化时间、提高EP固化物的力学性能,而填料的加入可提高EP固化物的硬度、降低成本。
2016年10期 v.25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8K] [下载次数:5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宣润泉;杨皓;戚奇杰;李海锋;
采用田口方法对HMA(热熔胶)进行配方设计,得到满足沟槽滤棒圆周稳定性控制要求的HMA。首先设置控制因子与水平表,由极差分析确定制备HMA的较优设计方案;其次以信噪比和灵敏度作为稳健性指标,采用望目特性分析法得到制备HMA的最佳设计方案;最后对制备HMA的最佳设计方案进行验证,并确认其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当HMA中w(费托蜡)=15%、w(氢化石油树脂)=25%、w(石蜡)=5%和w[EVA(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35%时,所得沟槽滤棒的圆周过程能力指数超过4σ水平,说明其过程控制能力较好、状态稳定。
2016年10期 v.25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4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亚丽;金宏;李平;纪卿;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AA)、异丙醇和正丁醇为原料,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合成了水性丙烯酸酯树脂;以2-甲酰基-苯甲酸为原料,依次进行傅克酰基化、去甲基反应后,得到二茂铁衍生物(邻二茂铁基-2-羰基-苯酚);以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铜粉为催化剂,向水性丙烯酸酯树脂和一定量的二茂铁衍生物中加入SOCl2(二氯亚砜)、Na_2CO_3(碳酸钠),氯气气氛中80℃反应6 h,制得二茂铁衍生物改性水性丙烯酸酯树脂。研究结果表明:与一般水性丙烯酸酯树脂形成的涂膜相比,改性水性丙烯酸酯树脂乳液固化成膜后,其硬度较大、柔韧性和耐冲击性优异、老化速率明显减缓且耐碱性提高。
2016年10期 v.25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7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雪莲;王毅;陈中华;陈剑华;余飞;
以低黏度改性双酚A型环氧树脂(牌号EP116)、双酚F型环氧树脂(牌号EP162)为主体树脂,通过对双组分EP(环氧树脂)胶粘剂的主体树脂和固化剂进行选择与优化,制备了可低温快速固化的双组分EP胶粘剂。研究结果表明:当A组分的主体树脂中m(EP116)∶m(EP162)=1∶1、混合脂肪胺6610(含苯环)为固化剂和w(增韧剂聚丙二醇)=4%(相对于EP总质量而言)时,胶粘剂具有相对较好的低温(0℃)固化性能,表干时间为30 min,并且可4 h硬化;固化2 d后,胶粘剂固化物的冲击强度为10.084 k J/m2,拉伸强度、拉伸剪切强度和压缩剪切强度分别为25.34、12.60、14.90 MPa。
2016年10期 v.25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2K] [下载次数:8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陈淼;尹业琳;刘亚琼;岳丽清;龚洪洋;孔军仕;
以聚醚多元醇和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为主要原料,制备了双组分PU(聚氨酯)密封胶,并优选了端—NCO基预聚体的合成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当n(3官能度聚醚多元醇)∶n(2官能度聚醚多元醇)=1.2∶1.0时,加入MDI后,70~75℃反应4 h,可得到w(—NCO)=4.5%的端—NCO基预聚体;当A组分、B组分按照R=n(—NCO)∶n(—OH)=1.1∶1~1.4∶1配比混合均匀时,制得的PU密封胶具有良好的粘接性能和热稳定性。
2016年10期 v.25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7K] [下载次数:4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李申喆;汪济奎;郭卫红;陈慧;王芯蕊;蒋仙友;
通过固定EVA(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石蜡、PE(聚乙烯)蜡、松香甘油酯和抗氧剂的比例,改变无机填料的掺量及类型,制备了相应的HMA(热熔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无机填料掺量的增加,HMA的黏度、拉伸强度和硬度上升,180°剥离强度呈先升后降态势,断裂伸长率下降;碳酸钙、滑石粉和高岭土这3种无机填料对HMA的软化点有不同的影响,软化点随碳酸钙掺量增加而升高,随滑石粉掺量增加而下降,随高岭土掺量增加而变化较小;HMA各方面的性能随无机填料粒径变小而提高。
2016年10期 v.25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7K] [下载次数:6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高建宾;马荔;闫沙沙;谈珊珊;薛晓春;
对氮丙啶类交联剂、蜜胺树脂类交联剂及有机金属盐交联剂的交联机制进行了分析,并着重探讨了不同交联剂掺量对窗膜PSA(压敏胶)之剥离强度、适用期、溢胶量、胶转移性能及橘皮纹等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w(氮丙啶类交联剂)=0.2%~0.4%、w(蜜胺树脂类交联剂)=1.0%~1.5%、w(有机金属盐交联剂)=2%~3%(均相当于PSA质量而言)时,窗膜PSA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随着交联剂掺量的增加,交联度均随之增长,含氮丙啶类交联剂或蜜胺树脂类交联剂的窗膜PSA之交联度较高、内聚力增强明显,故胶转移性能良好且溢胶量相对较少。
2016年10期 v.25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9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滕业方;李东海;
以高锰酸钾(KMnO_4)/硫酸(H_2SO_4)为引发剂,制备了S-AM(淀粉接枝丙烯酰胺)絮凝剂。研究结果表明:当AM浓度为0.8~1.0 mol/L、H_2SO_4浓度为0.7 mol/L、KMnO_4浓度为0.45 mol/L、接枝反应温度为70℃和反应时间为3 h时,可得到较高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S-AM絮凝剂;以该絮凝剂对某化工企业废水进行处理,当S-AM絮凝剂净含量为0.15 mg/L时,其对废水的处理效果相对最佳,即浊度去除率为87.6%、COD去除率(67.4%)相对最高,并且絮凝沉淀后的水质可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2016年10期 v.25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0K] [下载次数:4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罗顺;蒋拥华;任天斌;
将3种胶粘剂体系(如205/252体系、813/821体系和P-11/538体系等)分别与不同金属基材(如铁片、镀锌片和不锈钢等)进行金属-三元乙丙橡胶(EPDM)的粘接,并比较了不同胶接件的粘接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当涂膜厚度为5~25μm、硫化温度为135~185℃和硫化时间为15 min时,813/821体系中铁片-EPDM胶接件的粘接效果相对最好。
2016年10期 v.25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2K] [下载次数: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